黄梅说:“藏经殿后的白玉兰,亦有四五百年的历史,至今仍然逢春开花,香飘满山。半山亭的古松,三四百岁的年龄。上封寺后的原始森林,许多树都是老态龙钟,弯腰曲背,遍身青苔,望不见纹路。”
杨扬说:“乍一看去,它们长得拳曲不张,冠盖不整,盘根错节,相互依偎,恍如严寒中一群衣衫破败的老人,相拥取暖,令人怜悯而无俊俏风华的赞叹。”
沈琳特警说:“但在这高山风口上,它们千百年如一日,在‘风刀霜剑严相逼’之中,彼此抱得铁紧,你搀我扶,有的甚至同根所生,枝同连理,不仅独秀,而且情深。”
刘傻子教授感慨地说:“我到过几次衡山,总觉得玩不够。南岳如果只是这些树木呈现的秀色,那还不足以在天下名山中如此令人瞩目。这种秀色只是它的外在之美,而秀中有‘绝’,才是它的深远内涵。”
沈明贵编辑插话说:“人们把南岳的胜景概括为‘南岳八绝’,即‘祝融峰之高,藏经殿之秀,方广寺之深,磨镜台之幽,水帘洞之奇,大禹碑之古,南岳庙之雄,会仙桥之险。’正因为‘南岳八绝’的出类拔萃,才使它赢得‘五岳独秀’那当之无愧的美称。”
表面看来,沈明贵是为了补充刘傻子的话,实际上,沈明贵是为了出风头,才故意插话。
刘傻子教授、张洪德教授、沈明贵编辑、齐红霞、黄梅导游、许小玲、杨扬导游、机器人王小钢、潘小虹、田幻想、王丽君、龙小宏、方艳红等人一起登上衡山祝融巅峰。
祝融峰海拔1300.2米,烟云烘托,群峰起伏。登临直上:北面洞庭,烟波渺渺。南面如障,群峰罗列。东面湘江,逶迤玉带。西面雪峰,银涛翻腾。万千景象,尽收眼底。登衡山必登祝融峰。
黄梅导游来过衡山,对祝融峰十分熟悉。她开始解说:“正如古人曰:‘不登祝融,不足以知其高。’祝融峰高峻雄伟,衡山烟云美妙,引得唐代文学家韩愈赋诗赞叹:‘祝融万丈拔地起,欲见不见轻烟里。’”
刘傻子教授说,《山海经》里多次提到祝融,这祝融是我国人民长期以来广泛祭祀的火神。祝融峰传说是祝融游息之地,峰上有祝融殿,为明代所建。月夜,登临祝融峰西边的望月台,赏月美景,才可以领悟什么是别有风味。清晨,站上祝融峰的观日台,观赏日出,才能够体会什么是人间奇景。
张洪德教授说,在科学文化落后的年代里,人们对火的认识还仅仅是表面的,认为火很神秘,主宰火的是神,祝融是神话传说中的火神,自燧人氏发明取火以后,即由祝融保存火种。
刘傻子说,祝融用火为人们造福,所以,后人把他尊为火神,每年都要进行隆重的祭祀,以表达人们对祝融的感激和纪念。我给你们讲一讲祝融的传说吧,我打开穿越号机器人手机的梦幻功能,大家可以打开梦幻功能开关。”
刘傻子开始讲起祝融的故事——
祝融原来叫黎,是一个氏族首领的儿子,红脸膛,威武魁伟,聪明伶俐,不过生性火爆,遇到不顺心的事,火冒三丈。那时候,隧人发明钻木取火,还不大会保存火和利用火。但祝融特别喜欢跟火亲近,他十几岁就成了管火的能手。火到了他的手里,只要不是长途转递,就能长期保存下来。
沈明贵说:“刘傻子,我看见祝融了,我觉得你讲错了,火有必要保存吗?古人可以钻木取火,可以用石头抨击点火,何必要保存火种。”
张洪德说:“钻木取火,可以用石头抨击点火,不太容易,不像今天,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火,轻易而举。总之,祝融会用火烧菜、煮饭、还会用火取暖、照明、驱逐野兽、赶跑蚊虫。这些本领,在那个时候是了不得的事。所以,大家都很敬重他。”
刘傻子说,有一年,黄帝带著夏部落的群民,由南向北转移。中途忽然遇到暴雨,山洪暴发,遍地是水,大人小孩被雨水浇得像落汤鸡。黎负责管理火种,他随身带的火种,也被暴雨扑灭了。人们又冷又饿,孩子们哭叫不停。
黄帝命令大家在一个大石洞里暂住下来,等待天晴之后再走。谁知,老天好像故意与人们作对,一连几天,雨一直不停地下著。人们住在山上石洞里饥寒难忍。但因失去了火种,无法生火做饭取暖。饿得实在支持不住了,大人便开始吃生肉,老人和小孩也只得用冷水泡蘑菇吃。
通过时光隧道赶来的王丽君看见了,对田幻想说:“你吸烟的打火机呢?”田幻想一摸,打火机还在,可是,无论如何打不着火,原来是气体没有了。
只见有人在那里焦急地用钻木取火的方法取火,可是带来的木柴全是湿的,钻了很长时间,也未钻出火星。田幻想说:“我看了书的,这就是祝融。”
龙小宏上去问:“你就是火神吗?你知道山海经藏宝图吗?”黎生气地顶了一句:“别说风凉话,我不是火神。我也不知道山海经藏宝图。”